top of page

2002 笛子世界一把抓 樂曲解說及演出者介紹

樂 曲 解 說

1.手挽手(新疆˙笛子三重奏) 北方民間樂曲 馮子存編曲

這是一首活潑的新疆民歌,充分表現新疆民族能歌善舞、活潑熱情的天性。以一枝梆笛和兩枝曲笛三重奏形式演奏。

三重奏在笛子演奏上較為少見,笛子原本因為含有清脆的笛膜共鳴聲,很難與別的樂器融合,現在以相同音色的笛子一起演奏,倒也營造出和諧的笛聲群效果。


2.五梆子(北派˙梆笛) 北方民間樂曲 馮子存編曲

北派指的是中國北方地區笛子演奏的派別,使用較細短的笛子吹奏,這種笛子因為在梆子戲中是很重要的伴奏樂器,因而稱它為「梆笛」。   演奏上較注重手指(滑音、歷音、剁音)及舌頭(吐音、花舌)的技巧,其氣息運用要求迅猛有力,馮子存外號叫’’吹破天’’,可知其用氣之剛猛。北派樂曲少有長音,即使有,也會以手指的打音或滑音加上花舌處理。表現較高亢、活潑、花俏,戲劇性強,舞台效果佳,易引起初學者及欣賞者興趣。吹到高深極至者,將手指氣息及花舌巧妙結合,能將戲曲的行腔轉韻吹得楚楚動人,激昂處更會令人熱血沸騰、手舞足蹈,如北方大漢的豪邁不拘、熱情洋溢。

本曲由北派宗師馮子存根據華北地區流行的 '' 二人台 '' 曲牌《碰梆子》整理加工而成。原曲牌常作?戲曲中的過場音樂,曲調優美明快。該曲採用旋律潤飾的變奏體結構,通過豐富多樣的演奏技巧對旋律的潤飾,及速度的漸層加快,使音樂的發展富有層次和變化,充滿向前推進的動力,以富於色彩的花舌、垛音、滑音等技巧潤飾旋律,展現出梆笛演奏藝術的獨特風韻和濃烈的地方色彩。   樂曲展現了北方人民質樸爽朗的氣質,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讚美之情。最後樂曲熱情奔放。當音樂推向高潮處時突然切住,然後以剛勁有力的尾句結束全曲。是北派梆笛的代表曲目之一 。


3.鷓鴣飛(南派˙曲笛) 湖南民間音樂 陸春齡編曲

南派指的是江蘇、浙江、上海等江南地區笛子演奏的派別,使用較粗長的笛子吹奏,這種笛子因為在崑曲中是最重要的伴奏樂器,因而稱它為「崑笛」或「曲笛」。   其演奏風格風格就如江南風光一樣的優美綺麗,如名士淑女般的溫文儒雅、婉約動人,它繼承了江南絲竹注重韻味、意境的內涵,發揮曲笛善於"吹情"的特性。吹奏時笛膜貼得較鬆,音色溫潤帶有水汪汪之聲,少用舌頭吐奏,也很少斷奏。氣息要求飽滿均勻,不能過猛過急,綿延不絕的注滿每個音上。處理音樂特重氣韻生動及抑揚頓挫之表現,以運氣的急緩鬆緊及粗細,來展現旋律線條的跌宕起伏。因此,笛界公認吹好曲笛才能打好吹笛基礎。

本曲原為湖南民間樂曲,由南派宗師陸春齡以南派手法演繹改編, 曲調優美舒展,情緒含 蓄 細膩,反映了人們對自由幸福生活的無限嚮往,本曲生動地表現了鷓鴣鳥向陽而飛,時遠時近,忽高忽低,若隱若現,在空中自由飛翔的形象,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曲目之一。


4.頂 嘴(河北˙梆笛二重奏) 河北民間音樂-梁培印 劉立仁 演奏版本

河北是北派笛手的大本營,北派宗師馮子存1953年代表河北省參加第一屆民間音樂舞蹈觀摩會而奠定笛子的獨奏地位;劉管樂及王鐵錘兩位北派大師則出身於河北吹歌(河北的民間吹打樂),由於河北吹歌演奏家常先吹管子,再吹笛子,因此也借鑑了管子的演奏風格特點,非常語言化,表情生動。河北笛樂是標準的北派風格。

本曲以二重奏形式演奏,但不同於西洋的二重奏( Duet)概念,曲中雖用兩把笛子,卻幾乎沒有和聲及對位旋律,兩把笛子比較像是戲曲中一唱一應的角色,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話方式,偶而有齊奏出現。不過由於速度越吹越緊湊,因此並不會覺得單薄。曲中以北派各種技巧表現 兩個人在頂嘴時的詼諧樂觀且不火爆的生活情趣。


5.草原的思念(蒙古˙大笛) 蒙古民歌 王瑞林 李鎮 范軍編曲

蒙古笛子與漢族相同,但由於受到蒙古歌唱及馬頭琴影響而發展出自己的演奏特色。以游牧為主的牧民,在茫茫草原上吟唱長調民歌,給人遼闊、悠長、蒼茫的感受。笛子模仿蒙古最有名的演唱手法---大跳音程的滑音(5度到8度),及3度以上的顫音(tr)來潤飾長音(這種顫音密度不勻、疏密不一,且斷斷續續,隨著情緒顫動)來奏出蒙古風味,這兩種手法也是蒙古的拉絃樂器-馬頭琴的演奏特色,聽來深情含蓄、纏綿動人、直入心扉。   作曲者李鎮先生原以他開發的雙笛膜玻璃鋼低音大笛(D調)來演奏,因笛子長度及音孔距離非一般人能勝任演奏,故改以G調大笛演奏。

本樂曲又名(遙遠的特爾格勒草原),特爾格勒草原位於內蒙古西部地區,這是一首具有北方戈壁大草原風情的蒙古族笛子曲。旋律線條以大音程進行為特色,音樂質樸、優美、深沉、含蓄,表達出草原上蒼茫凝重,悠遠而引人深思的情懷。


6.沙 場(東北˙梆笛) 陳大可作曲

提起東北,就想到白山黑水景緻下的’’扭秧歌’’,極富民間草根性,也想起小時後背誦的:「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東北是中國緯度最高地區,氣候寒冷,人民個性豪邁,表現在笛子演奏上也是如此。

本曲原名是「小八路勇闖封鎖線」,以東北 '' 二人轉 '' 為素材編寫而成,描寫抗戰期間,八路軍(共產黨組成)的小英雄(小八路)騎馬傳送一份緊急情報,冒著炮火通過日軍封鎖線的英勇情節。基於曲名之時代背景及政治因素太強烈,大陸名笛家俞遜發來台演奏時改名「沙場」。   引子是戰場的概述。第一段是英勇矯健的小八路主題,吸收東北蹦蹦音樂素材創而成。第二段以雙吐描寫躍馬衝刺通過敵人封鎖線的情景。第三段自由板,描寫負傷墜馬的悲壯及堅毅。第四段慢板是自由板的擴充,有激昂又如歌的旋律。第五段描寫小八路重上戰馬,飛奔完成使命。


7.快樂的卓瑪(西藏˙曲笛)(台灣首演) 西藏民歌 佚名編曲 陳中申配器

西藏位處世界屋脊-青康藏高原上,遺世獨立,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字及宗教文化。藏民們大多以游牧維生,性格開朗、熱情,有許多民間歌舞,被稱為「歌舞的海洋」。在表演「囊瑪」、「堆謝」時,大多以笛子吹奏引子,笛子演奏到長音時,都會以舌頭輕吐一下,再用下逗音(打音)與舌頭(或上逗音˙疊音)半拍半拍的交互使用,形成重拍在後半拍,且有規律的同音反覆節奏。表現藏民們穿著鮮豔的衣服,雙手甩動水袖,時而向內圈聚集,時而向外散開隨樂而舞的美妙舞姿。

本曲以一首有名的西藏民歌加以變奏發展,曲調優美,節奏輕快,描寫一個快樂的西藏女孩的純真與熱情。在演奏長音時,也使用了半拍半拍的同音反覆手法,有如舞蹈節奏,又如騎在馬背,一上一下輕鬆的漫步在美麗的高原上。 (以上參考俞遜發˙胡錫敏著的中國竹笛)


8.風的想念(洞簫) 陳中申作曲

空氣的流動叫做風,吹簫也是一種空氣的流動,氣息從肺部通過氣管、喉嚨到口腔,經過嘴唇縮小的風門,吹入簫管中發出聲音。這聲音會告訴您一些事嗎?這聲音是否有表情呢? 本曲即透過氣息的各種變化,發出不同的音色、不一樣的強弱、不一樣的長短、不一樣的表情,來傾訴對故人、故居、故事的想念。 在技巧上,使用了和聲奏法(除了簫聲外,同時再唱出另一聲部)及哨聲奏法(氣聲混著口哨聲,有如遙遠的風聲)。本曲為1987年受文建會委託創作。


9.秀才騎馬弄弄來(台灣˙曲笛) 施福珍作曲 陳揚編曲 陳中申配器

台灣笛子叫做「品仔」,古人把吹笛雅稱為「品笛」,優雅的動詞後來變成美麗名詞,台灣文化自有其源遠流長之處。品仔在台灣的各種戲曲中,如北管、南管、客家八音、歌仔戲、民間小戲中皆可聽到。原來也只是戲曲的伴奏樂器,1949年,「國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才開始有獨奏曲出現。   台灣笛曲除了受台灣戲曲影響外,也受到移民文化及多元文化的薰陶,而出現多樣化的風格。

本曲是台灣中部地區極為流行的童謠,歌詞、曲調極為有趣,是名作曲家陳揚 1984 年為陳中申獨奏唱片「笛篇」(四海唱片出版,現仍可買到)而改編,該唱片於 1985 年獲得金鼎獎「最佳演奏獎」。由於樂曲極為活潑俏皮,常被用於電視連續劇配樂。原編制是笛子、板胡與合成器,現由陳中申改編為鋼琴、笙及打擊伴奏。


10.春郊試馬(東南˙笛子二重奏) 廣東音樂 陳中申編曲

廣東地處東南沿海,一向是中國對外的門戶,由於受外來文化影響,其音樂也顯得比較開放,很早就將西洋小提琴甚至鋼琴,吸收於粵劇及廣東小曲的演奏中。廣東音樂形成於20世紀初,先將舊有的民間音樂加以潤飾改變,做成新曲,民國十年以後,呂文成、尹自重繼起,開始創作新曲,由於樂曲大多節奏輕快、樂觀向上,且開始藉助外來作曲技巧,音樂面貌換然一新,符合當時對革新精神的追求,因而很快就風行全國及海外華僑聚居之地。廣東音樂的音響色彩清脆、明亮、華美,旋律跳躍、活潑,樂曲結構多為短小單一的小品,少有大型套曲。   廣東音樂有一特殊調式’’乙反調’’,五聲音階中少用的Si和Fa成為旋律的骨幹音,但Si音稍低,卻又比bSi稍高,Fa音稍高,又不到#Fa那麼高,形成特殊的音階結構,聽來優美而悲淒,多用於敘情或感嘆。特有的加花手法及緩慢滑指,也是廣東音樂的演奏特色。   所用的笛子傳統上是不貼膜,叫做’’橫簫’’,以C調大笛為主。

本曲以梆笛主奏、曲笛伴奏的形式,描寫春暖花開時節,騎著新買的馬,到郊外蹓躂散心,美麗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悅、神清氣爽的情景。


11.歡樂的節日(雲南˙梆笛) 雲南民歌-張寶慶編曲

雲南有很多少數民族,對笛子的稱呼各不相同,景頗族叫「文崩」或「比團」,彝族叫「直拉萬念莫」或「的哩嗒啦」,苗族有「蟒笛」和「牧角」,佤族叫「當篥」,克木族則有單音孔的笛子「庫絡多」------,演奏也各有特色,無法一一介紹,一般而言,其樂曲的抒情和歡樂段落都有強烈的對比,通常用梆笛演奏,且常常是邊跳舞邊演奏。本次僅選了彝族素材寫成的「歡樂的節日」來演出。

本曲採用雲南彝族阿細舞蹈音樂素材編成。以梆笛嘹亮的音色來展現雲南阿細青年男女歡喜的歌唱跳舞,熱烈慶祝節日的盛況。笛子常用短顫音潤飾曲調及加強節奏。(以上參考俞遜發˙胡錫敏著的中國竹笛)


12.玉米棒子(外國-埃及˙梆笛) 烏拉圭音樂 陳中申編曲

外國音樂的調性除了是七聲音階外,還常常使用變化音,故在只有6個音孔的中國笛演來,必須以配孔加上半孔指法才能奏出,在音準及音色上都是難度較高的。

這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在台灣常被用來跳土風舞,節奏輕快活潑。以小調開始,旋律纏綿動人,中間轉平行大調,開朗明亮而跳躍,最後還是回到小調結束。


13.秦川抒懷(西北˙梆笛) 馬 迪作曲

西北黃土高原有惡劣的環境,卻也是中華文化發祥地之一,艱困的生活孕育出激揚、豪放的音樂文化,聽秦腔音樂常令人熱血沸騰。板胡的大揉弦(壓弦及滑音),源自戲曲唱腔,成為西北音樂的演奏特色,連笛子也模仿這種風格,由馬迪先生首次在本曲中使用揉音,使得樂曲倍添情趣。另外陜北「信天游」的民歌藝術風格,也形成西北笛派高亢、激昂又富有抒詠性。古稱長安的西安,從西周開始,有 800多年都是歷朝建都的重鎮,政治、文化遺產豐富,西北地區的音樂人一向以「長安樂派」自居,企圖重新創造盛唐文化之榮景。

秦川泛指今陜西、甘肅秦嶺以北的八百里平川地帶。樂曲取材於陜西戲曲 '' 碗碗腔 '' ,描寫對欣欣向榮的錦繡秦川的讚美之情。本曲在 1989年4月獲得中國「全國民族樂器電視大獎賽」優秀作品獎。


14.蟾蜍囉(巴烏˙笛子二重奏) 台灣客家民歌 陳中申編曲

以巴烏低沉幽遠的音色,吹奏這首雖然短小,但旋律輕快,且結構完整的客家民歌,西南邊疆的特色樂器也可以抒發台灣客家情。搭配曲笛伴奏,在節奏上助長其活潑特性,並以對位旋律及和聲豐富曲調,小巧可愛的樂曲,請大家欣賞。


15.金色的孔雀(葫蘆絲) 雲南民間音樂 陳中申配器

孔雀是美麗和吉祥的象徵,葫蘆絲帶有和聲的簧片音色,就像孔雀炫麗多彩的羽毛展成閃閃發光的屏風一樣的迷人。此曲以雲南特有的音調把孔雀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形象表現出來,優美動聽。


16.阿娜爾古麗巴拉(新疆˙梆笛) 顧冠仁作曲 羅啟瑞配器

新疆有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及塔吉克族等,接近中東,長相與漢族差異極大,在音樂上也不同於漢族以五聲音階為主的調式,而以七聲音階為主,和聲小音階的增二度音程是其特色之一,。人民個性開朗豪放、能歌善舞,有悠久且深厚的民間藝術傳統文化。其音樂的節奏大多非常活潑鮮明,如五拍子及七拍子等複拍節奏,聽了都忍不住要手舞足蹈。其笛子在傳統演奏中,大多不貼笛膜或貼得較緊,運氣較猛,強弱對比鮮明。

本曲根據一首同名新疆民歌改編而成, '' 阿娜爾古麗 '' 是一位姑娘的名字,'' 阿娜爾古麗巴拉 '' 是像石榴一般美麗的姑娘之意。樂曲生動地歌頌了新疆青年之間純樸的愛情生活。中間有一段緊拉慢唱段落,也是新疆音樂的特點之一。


17.數蛤蟆(鼻笛) 四川民歌 陳中申編曲

鼻笛以鼻息吹奏,音量不大,因氣息不長,故也較難演奏抒情的長音樂段。股選擇這一首活潑逗趣的「數蛤蟆」演奏。

歌詞:『一隻蛤蟆一張嘴 , 兩個眼睛四條腿, 乒乒乓乓跳下水呀, 蛤蟆不吃水,太平年, 蛤蟆不吃水, 太平年, 荷兒梅子兮水上漂, 荷兒梅子兮 水上漂』。鼻笛以各種不同的技巧和速度來數蛤蟆,前後共數了四遍,每遍各有巧妙。


簡 單 明 瞭 的 演 出 者 介 紹 (按出場序)


製作人˙笛子演奏˙笛類樂器示範 / 陳中申

◎師承:陳澄雄(西洋長笛),賴德和、馬水龍、盧炎(作曲),徐頌仁、黃曉同(指揮)。台中師專音樂組及東吳大學音樂系作曲組畢業。

◎陳君為台灣代表性的笛子演奏家,已出版個人笛簫專輯十餘種,曾獲金鼎獎唱片最佳演奏獎,由其首演的笛子新曲有五十餘首,演奏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德國的每日鏡報樂評說:「他超群的技巧使他在歐洲亦能證明他竹笛大師的地位」。

◎自1992年起擔任台北市立國樂團指揮至今,已指揮該團各類演出數百場及錄製唱片六張,並率團赴美、加、香港、中國、馬來西亞及澳洲等地巡演。1997年起曾指揮過上海民族樂團、北京中央民族樂團、新加坡華樂團、江蘇歌舞劇院民樂團等。去年指揮維也納史特勞斯節慶管絃樂團與台北市立國樂團合組的120人中西樂隊,演出「楚漢」,並錄製CD出版,獲得今年金曲獎入圍「最佳演奏人獎」及「最佳民族音樂唱片獎」。因其音樂上的成就而榮獲1992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998年中興文藝獎音樂獎等。


主持人 / 陳香君

◎從小隨父母參與各種演藝活動,國小曾參加過魔奇兒童劇團的「回到魔奇屋」演出,及台北市立國樂團的音樂劇「海底奇觀」演出並錄製 CD 出版。

◎高中時擔任中山女中康輔社社長。

◎目前就讀台灣大學日文系三年級,並擔任系學會活動部長,策劃過多次營隊活動及擔任舞台演出。

◎不辭辛苦的當了陳中申女兒20年!


梆笛˙曲笛演奏 / 劉貞伶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學院中國音樂學系,曾師事徐碩志、游志峰、林俊斌、陳裕剛、劉 治、林慧珊、陳中申等老師。

◎ 1995年參加台灣區音樂比賽獲成人組笛獨奏第一名,1998年參加台北市國際\民族器樂大賽榮獲第三名。2001年6月19日於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舉辦個人獨奏會 – 飛揚的春天。

◎ 2000年9月考入國立實驗國樂團至今。


梆笛˙曲笛˙大笛演奏 / 繆儀琳

◎ 1987年開始習笛,啟蒙於王森地老師,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專國樂科,1998年畢業於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曾師事:陳中申、陳勝田、呂武恭老師,並多次赴大陸學習,受王次恆、曾永清、戴亞、張維良、李鎮、曲祥、詹永明、杜如松 …… 等老師指導。並曾學習民族聲樂,師事:謝琳(中央民族樂團一級演唱家)。

◎ 1994年 台灣區音樂比賽成人組笛子獨奏第一名,1995年 台北市國際民族器樂大賽優勝,

1998年 台北市國際民族器樂大賽優異獎與台灣新秀獎

◎目前任教於台北市立東門國小、台北縣立秀山國小、台北市立大龍國小、台北縣立網溪國小、國立台中師院、國立新竹師院、私立金陵女中、私立東海大學 …… 等校國樂指導老師。並連續四屆擔任中區大學聯合國樂營指導老師。


梆笛˙曲笛˙葫蘆絲 演奏 / 梁雯婷

◎ 1990年由林麗秋老師啟蒙學習笛子,2000年畢業於國立藝專,先後曾師事洪水滔、莊喜淑、李錫奇、劉治、林瑞男、江永生、張維良老師。目前就讀於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四年級,隨陳中申老師主修笛子。

◎ 1999年 參加中國文化大學國樂系學會所舉辦『國樂英雄榜』比賽管樂組第一名。及『中華國樂學會吹管擦弦樂器大賽』笛子成人組獨奏第一名。2002年3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辦『聞笛-梁雯婷竹笛獨奏會』2001年 第九屆台北市國際民族器樂大賽優異獎。

◎現為草山樂坊、台北市立國樂團附設青年國樂團團員。


梆笛˙曲笛演奏 / 莊桂櫻

◎畢業於華岡藝術學校國樂科、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系暨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師從白台生、劉治、呂武恭、陳中申老師習笛;從黃好吟、鄭德淵老師習箏;從張清治老師習古琴。

◎曾任台北市立國樂團及高雄市國樂團專任團員。

◎現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系暨光任音樂班。中國笛藝研究中心負責人。


鋼琴伴奏 / 游翠鈴

◎自幼學習鋼琴。 1986年起就讀國立藝專音樂科,師事吳季札、胡小萍老師,求學期間,獲選參加「藝音樂集」獨奏與「室內樂之夜」三重奏演出,皆於國家演奏廳表演。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後留校擔任助教。1996年考上國立藝術學院第一屆演奏組碩士班,由徐頌仁教授指導,1999年取得國立藝術學院鋼琴演奏碩士學位,在學期間對室內樂及聲樂伴奏均有廣泛涉獵,並隨德籍教授Raimund See修習聲樂伴奏。

◎ 1995年至今,多次擔任小提琴名家蘇顯達、聲樂名家劉塞雲、笛子名家陳中申、低音管名家李勤一、大提琴家名家許靜文的音樂會伴奏。1999年11月受市立國樂團之邀,於新舞台演出梁銘越的古琴與鋼琴協奏曲【秋月】。2000年與女高音姜敏君赴新加坡演出,並錄製CD。

◎現任教於華岡藝校,基隆成功中學、小學,華岡國中,明義國小


打擊伴奏 / 謝從馨

◎畢業於國立藝專國樂科及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系,學習揚琴及打擊,師事李庭耀、陳思妤。

◎ 1992年榮獲台北市立國樂團主辦「民族器樂協奏大賽」打擊組第一名。1996年入北市國至今,多次擔任擊樂協奏與領奏,1997及1999年兩度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個人獨奏會(含打擊與揚琴)。

◎現任台北市立國樂團團員,華岡藝校國樂科老師,並於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進修,師事鄭榮興教授。


鋼琴伴奏 / 沈倩如

◎自幼學習鋼琴,師事於林信安與林慧真老師。 1991 年隨陳家齊老師學習二胡, 1992 年考入國立藝專國樂科主修二胡,師承陳端安、陳淑芬,並得趙建華、閔蕙芬等大陸名師的指導。

1997 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國立藝專。

◎ 1997 年榮獲台灣省音樂比賽二胡獨奏成人組第一名,並於省立台中二中舉辦林錦蘋與沈倩如揚琴二胡聯合音樂會。

◎ 1998 年赴美國 Ea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進修鋼琴演奏,師事 David Rostkoski 、 Kendall Feeney 。在校期間,以莫札特鋼琴協奏曲第二十號 D 小調 K.466 榮獲 North West Concerto Competition 第一名並受邀與 EWU 管絃樂團聯合演出。 2000 年取得大學學位並獲 Teaching Assistantship 留任於 Ea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深造碩士學位。 2001 年取得 MA 碩士學位,並得美國名作曲家 Rzewski 指導,首演其作品 Dream ,錄有【 Ea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Millennium CD 】。 2002 年受邀赴美,於 Zephyr Concert 中發表 Jonathan Middleton 的作品,演出亞洲當代音樂。


笙˙手風琴伴奏 / 陳皇仁

◎ 1992年考入國立藝專國樂科,主修笙,師事張慶隆老師;副修鋼琴,師事王潤婷老師。目前就讀於實踐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師事蔡佩真老師;副修中國笛,師事劉永泰老師。

◎ 1989年 獲台中縣及台灣區音樂比賽笙獨奏少年組優等第一名,1990年 獲台中縣及台灣區音樂比賽笙獨奏青少年組優等第一名,1990年 起先後參加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國樂團、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國樂團、台灣省立交響樂團附設國樂團、台北民族樂團演出。1994年 加入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國樂團。1997年 加入台北市立國樂團附設青年國樂團。

356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2002 笛子世界一把抓 樂器介紹——千奇百怪的笛子親戚

千 奇 百 怪 的 笛 子 親 戚 笛類樂器家族表: ◎兄弟 1. 梆笛 住在中國北方,原來生在北方戲曲 '' 梆子戲 '' 中擔任伴奏,現代國樂興起後,逐漸躍居舞台,以它嘹亮的音色和華麗花俏的技巧,受到廣大樂友的喜愛,成為一件出色的獨奏樂器。後來生了瘦得像根筷子的小笛,音...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