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灣有笛子曲嗎?
台灣有沒有笛子曲?當然有!真的?那為何近年來演奏台上卻大多吹著中國大陸來的南北名曲? 解嚴以後,演奏大陸音樂,不會再被冠上「為匪宣傳」的罪名,大陸幾十年的鎖國政策及工農兵文化,造就了民樂(台灣叫國樂、香港叫中樂、新加坡叫華樂)的蓬勃發展,加上大陸名家大師在開放後,絡繹於途的登陸台灣演出,四十幾年累積的演奏精選唱片及樂譜出版,使台灣如大旱之望雲霓般飢渴的吸收。 十幾年來,台灣在演奏技術上的確有了明顯的進步,但在台灣國樂的發展上,由於忽略了對台灣作品的鼓勵及推廣,而明顯的缺乏主體性及整體感,並被譏為「大陸民樂的殖民地」。 當然,若說台灣沒有笛子曲,那戒嚴時期大家吹些什麼?「陽明春曉」嗎?是的!這是一首家喻戶曉的笛子獨奏曲(董榕森作曲),後來還被用做電視「每日一字」片頭曲而更有名。另外還有一首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笛曲,就是馬水龍教授的「梆笛協奏曲」,第一次是因為羅斯托波維奇率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演奏本曲,並且於美國公共電視及台灣電視上多次轉播而聞名;第二次是到日本與讀賣交響樂團錄音出版,銷售量榮登古典唱片第一名而更受肯定,該曲也獲選為華人二十世紀經典名曲 。 其實,台灣仍有一群孜孜不倦的作曲家,為笛子寫了不少好曲子,「梆笛協奏曲」的首演者及唱片中的笛子獨奏者陳中申先生,本身也創作了多首膾炙人口的笛曲,七0年代台灣區音樂比賽前三名的自選曲,一半以上都是他創作的,如「騰飛曲」、「躍馬長城」、「在那片草原上」、「搏浪」等,其中「石榴花開」至今仍然每年都被選為指定曲。而他高超的技巧也讓別的作曲家樂於為他創作,根據統計,由他首演的笛曲至少有四十首以上,包括有馬水龍(國家文藝獎得主)、盧炎(國家文藝獎得主)、蕭泰然、陳揚、張弘毅、蕭唯忱、張己任……,甚至包括大陸作曲家如瞿春泉(原上海民樂團團長、現任國立實驗國樂團指揮)、顧冠仁(原上海民樂團團長)、朱曉谷(上海歌劇舞劇院指揮)..及日本知名作曲家早川正昭(台灣四季的作者)等。 所以,台灣是有笛子曲的,而且質量相當高,除了與大陸大部分作品一樣由笛子演奏家創作外,更因眾多專業作曲家的投入,而產生了大批異於大陸風格的笛曲。演奏家創作笛曲,以陳中申為代表性人物(不過他同時也是專業作曲家身分);另有一位白台生老師(原文大國樂系老師)也是能吹能寫,惜英年早逝,令國樂界引為憾事,所幸他也留下「蘭陽春暖」等好曲遺愛吹笛人;其他還有陳勝田(童年即景、遍地稻穀黃)、陳裕剛(嬉春)、蘇中敏(元宵燈節)、胡世昌(茶山姑娘)…等。專業作曲家都受過科班訓練,樂曲結構較嚴謹,旋律較富伸展力,和聲調性較豐富、寬廣,除了前幾位曾為陳中申創作的作曲家外,還有如許德舉、林爾發、李健、黃偟、黃石、陳百忠……等。
二、活潑而多元的台灣笛樂
台灣是個移民國家,並曾受過多個異族統治,加上原住民,彼此衝擊融合,產生了活潑而多元的台灣文化。音樂上反映了這種事實,即使是一般認為較保守的國樂也是如此。 笛子在台灣稱為「品仔」,用竹子做成的,不過它的膜孔蒙的是竹膜(大陸都蒙蘆葦膜),音色稍粗,但仍然是清脆嘹喨的,有一股樸拙的台灣鄉土味。在南管、北管、歌仔戲、客家八音及民間小戲中,都可見其蹤跡。品仔與大陸笛子一樣,原都只是戲曲的伴奏樂器,成為一個獨奏性樂器,是民國38年,「國樂」由中國大陸隨著政府撤退,而傳入台灣才開始有的。 國樂在台灣興起,笛子也因其優勢條件(音色清脆、技巧華麗、入門容易、攜帶方便、價格便宜)而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最受歡迎的國樂器之一。 除了就地取材福佬、客家、原住民民歌及民間音樂來創作及演奏外,新來的大陸中原音樂(含各異其趣的各省分),也提供了不少的養分,加上原受日本、荷蘭、西班牙統治影響及歐美音樂隨著強勢的軍事、經濟輸入,逐漸融合產生了活潑而多元的台灣笛子音樂。 此次演出除了展現個人技巧及音樂內涵外,也希望能將台灣笛子音樂的多元性表現出來,並發表幾首富有現代台灣風格的創新作品。台灣是有豐富文化的地方,藉著笛樂,讓我們一起來發現台灣的美。
三、風格各具特色的曲目
本次音樂會曲目大致分為下列幾種:
(一)帶點原汁原味的:
1.「茶林山歌」/是國立台灣戲曲專校校長鄭榮興早期的作品,鄭校長是公認實務與理論兼具的客家音樂專家,曲中保留了客家山歌優美的唱腔。
2.「狀元調」/是陳中申為錄製唱片委託上海知名作曲家顧冠仁編寫的,以一段短短的歌仔調「狀元調」(又稱乞丐調),發展成有活潑、有抒情的音樂,全曲一氣呵成,流暢自然。
3.「蘭陽春暖」/是已故笛子演奏家白台生的代表作,他並不是本省人,卻能以宜蘭民謠「五工工」(是工尺譜中的La Mi Mi之意)為主題,寫出富有濃厚台灣風味的笛曲,殊屬不易。
4.「丟丟銅仔」/是由原上海笛子演奏家鄭正華所編曲,曾在國立藝專國樂科擔任客座教授,目前在中部地區作育英才。全曲保留了「丟丟銅仔」原來的輕快活潑,再加以發展變化,曲中有以笛子模仿火車「嗚嗚」的汽笛聲。
(二)古典浪漫風格的:
1.「西窗話舊」/橫跨古典與流行樂界的陳揚,於1984年為陳中申的「笛篇」唱片所創作,記得當年錄音時,陳揚只看著笛譜,與陳中申同時就即興的彈了起來,兩人真的就像老友一樣,在西窗下愉快的話舊起來,笛聲與琴聲感性的水乳交融,讓錄音師和製作人聽了大呼過癮,因此雖然在技術上並不是很完美,卻決定保留下來。果然,出版後感動了很多愛樂者。該唱片也為陳中申贏得1985年的唱片金鼎獎最佳演奏獎。
2.「文雅的幻想」/賴孫德芳女士是前參謀總長的夫人,傳統中國女性溫文優雅的個性就和她的音樂一樣,予人如沐春風般的自在悠然。本曲是十幾年前於「天來知音」作品發表會時首演,由陳中申擔任笛子,編制還有鋼琴(吳冠英)及管風琴(陳茂生)。
3.「遙念」/泰雅族優美的歌聲經過細緻的鋪陳安排,更富有戲劇性及抒情性,思念的情愫也更淋漓盡致。
(三)有點冥想風味的: 1.「青 竹 青」/自由節奏與上下快速的音形變化,有如清晨薄霧籠罩的竹林裡,朦朧幽靜而神秘,直到第一道晨曦穿過參差的綠葉間。
(四)典雅巴洛克風格的:
1.「望 春 風」/日本的早川正昭曾以純正的巴洛克風格,編寫過膾炙人口的「日本四季」及「台灣四季」,在日本及台灣都受到熱烈的喜愛。1988年,他為陳中申寫了一張唱片「竹笛與巴洛克的相思」,全部以台灣老歌編寫,讓鄉土的老歌也典雅了起來,本曲是其中一首。
(五)富強烈節奏感的:
1.「秀才騎馬弄弄來」/帶一點幽默而逗趣的旋律,加上切分節奏,使得它常出現在電視喜劇的配樂中。
2.「螢火蟲之舞」/不可預期的切分節奏,讓全曲充滿了動感。馬林巴木琴、鋼琴及大提琴等西洋樂器的搭配,讓本曲顯得有點另類。
(六)New Age新世紀風的:
1.「山林之夏」/不斷反覆的頑固節奏,充滿律動感的7拍子,競技般輪流出現的各獨奏樂器,可讓人放鬆的隨樂而舞。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