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990 台灣風情——笛子獨奏 曲目解說及演出者介紹

樂曲解說

1.狀元調 歌仔戲曲牌 顧冠仁編曲

以歌仔戲曲牌"狀元調"為主題發展而成,編於78年。 早時流浪藝人行乞時,總會唱一些吉祥的歌,謝謝賞錢的人,"狀元調"即是其中之一,後被吸收於歌仔戲中使用。第一段快板,輕快活潑,笛子以具台灣風格的滑音演奏,第二段則如江南絲竹般的優雅,最後一段再以輕快活潑,熱烈收場。


2.蘭陽春暖 宜蘭民歌 白台生編曲

以宜蘭民歌「喔槓槓」及「乞丐調」發展而成,表現農村純樸、平和的民風。 曲中的音者非常具有台灣色彩,且因指法關係,Do音及Sol音都比一般音階稍高,頗能顯現台灣民間音樂的風格。這是一首在內容及演奏技法上,標示出「台灣笛子學派」走向的樂曲,值得吹笛者及欣賞者細心推敲品賞。


3.茶林山歌 客家山歌 鄭榮興編曲

本曲為快慢快三段體由式,快板輕快活潑,慢板則表情豐富而至按當Mi的指法,頗能表現客家山歌的風格。梆笛最後並有一段自由的鳥叫聲。 唱山歌,是客家人生活中最重要的調劑品,無論在荒山原野或田園茶山,人人都喜將眼見心感之事,即興唱出,表達感情。


4.遙念 泰雅族民歌 顧冠仁編曲

幾瓶小米酒,一雙手,一顆安然的心,再加上台灣高山族先天開闊的嗓音,一曲富於表情的情歌,便在嘴角滑出。這首來自泰雅族的「遙念」,同樣有自然的風貌,復加上笛的清脆,更是傳達了曲中思家、思鄉、思人的心情。


5.丟丟銅仔 宜蘭民歌 鄭正華編曲

來自宜蘭漳州人聚居地區,而流行於全台灣的"丟丟銅仔",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


6.石榴花開 台灣民歌 陳中申編曲

「石榴花開紅又紅,……」溫柔而美麗的旋律令人懷念,是編曲者小時常哼唱的歌。67年將它編為曲笛獨奏曲後,常被選為音樂比賽指定曲,今年再度複選。


7.鹿谷山上採茶忙 黃石作曲

鹿谷的凍頂茶舉世聞名。本曲描寫採茶姑娘在豐收的季節中,愉悅的工作歌唱,曲調流暢輕快,充滿歡樂之情。曲子風格是模仿客家山歌寫成。


8.序奏與快板 黃偟作曲

本由是黃偟先生應陳中申之邀而作,民國七十二年三月十六日首次發表於台北市實踐堂。 全曲分為兩個部分: (一)序奏:幻想風格的慢板序曲,自由由式。曲中用了一些按半孔的指法,增加調性的變化。 (二)快板:三段曲式,第一段是精神抖擻地快板。第二段是三拍子的圓舞曲,旋律優美流暢。最後一段與第一段同一主題,但愈奏愈激烈,切分節奏及同一音形的反覆是本段的特色,也便不段充滿向前衝的力量。


9.嬉遊曲 蕭唯忱作曲

本由是蕭唯忱先生應陳中申之邀而作,於民國七十年六月二十八日陳中申笛子獨奏會中首次發表。雖然曲子簡短,但緊湊有力,曲中運用了許多切分節奏,使全曲充滿活力,是笛子獨奏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全曲分為三段;第一段輕快活潑,像孩童高興的追逐嬉戲。第二段自由板,笛子吹出華彩的裝飾奏,鋼琴奏出中國五聲音階琶音。第三段回到主題,但節奏更加變化,更為緊湊。全曲在加快的速度中結束。


10.在那片草原上 陳中申作曲

本曲作於民國67年,是台灣笛子作品中首度以鋼琴伴奏,雖然技巧不夠高明,但開風氣之先,方便演奏,且因旋律優美,廣受歡迎。曲意說明如下︰ 在那片草原上,悠閒而寧靜,溫柔的陽光輕酒在一望無根的草原上,快樂的人們開懷的歌唱、跳躍、奔馳著,本曲以滑音表現溫柔的陽光及歌唱般的旋律,以吐音表現跳躍、奔馳的情趣,結尾則以華麗的裝飾奏表現大地在夕陽下寧靜,祥和的結束一天的工作。


11.前進曲 陳中申作曲

本曲作於民國72年,時正於東吳大學音樂系進修作曲,對於鋼琴的運用已較婦熟,作品的開展也較有技巧,而笛子部份更運用西洋長笛大跳雙吐技巧,是一首頗有難度的笛曲。本曲也常被用於比賽指定曲。 全曲以變奏手法寫成,包括有加在、借字轉調、增值、節奏變換等。"樂觀進取、勇往直前"是本曲借以表現的曲意。


12.陽明春曉 董榕森作曲

把烏是西南邊疆的夷族、苗族、哈尼族所用的樂器,外形像笛子,卻用簧片發音(單簧),其簧片類似口琴和笙.用口蓋住吹嘴吹氣,使簧片振動而發音,指法與笛子類似,音色低沈幽遠,用於跳舞、說唱件奏,青年男女也用於表達感情。


13.山伯英台 (哭調仔) 歌仔戲曲牌 瞿春泉編曲

哭調是歌仔戲代表性的唱腔,種類很多,本由是屬「大哭調」,多用於哀傷場合。 本曲以低音大笛低沈又富磁性的聲音,表現這首極富台灣悲劇風格的樂曲。沒有高深的技巧,只有出於內心感動,發之於氣,振之於笛的音色及表情變化。


14.秀才騎馬弄弄來 施福珍作曲 陳揚編曲

本由於中部地區極為流行,長久以來,都被誤認為是沒有作曲者的童謠。近年來才知道是從事兒童音樂教育多年的施福珍老師早年創作的。 歌詞、曲調本就極為有趣,經過改編,更顯得生動,原編制是笛子,板胡與合成器,現再經陳中申重新配器成室內樂形式演出。原歌詞是「秀才秀才,騎馬弄弄來,在馬頂,跌落來,跌一下真厲害。牙齒疼,糊下巴;眼睛疼,糊眉毛;肚子疼,糊肚臍,嘿﹗真厲害。」


演出者介紹

陳中申


台北絲竹室內樂團團長。 十一歲吹笛至今已二十幾年。 曾隨陳澄雄教授學西洋長笛,隨賴德和、馬水龍及盧炎等教授學理論作曲。 七十三年畢業於東吳大學音樂系理論作曲組。 六十九年起常奉派或應邀出國演奏,足跡遍及美國 (三次)、歐洲(四次)、非洲(二次)及日本(二 次)、韓國等地。 已出版「躍馬長城」、「笛子與綱琴」、「笛篇」、「竹 笛與巴洛克的相思」、「黃土高坡」等專輯唱片十一 種,七十四年並得新聞局「金鼎獎」最佳演奏獎, 「梆笛協奏曲」銷路更居古典樂之冠。七十九年再 出版作品專輯「唱反調」。 曾與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日本NHK及讀賣交響樂 團、南非開普敦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梆笛協奏曲」。 七十六年起為明華園歌仔戲、蘭陽舞蹈團、台北民族舞團作曲、編曲,此次明華園參加北京亞運藝術節的「濟公活佛」亦為陳君配樂。 曾任台北市立國樂團首席、主任及附設青少年國樂團指揮兼總幹事。 曾分別於國父紀念館、實踐堂、國家音樂廳及中南部開個人笛、簫獨奏會多次,今年十一月廿一日將再於國家音樂廳及中南部開「台灣風情」巡迴獨奏會六場。 目前為國立藝術學院、文化大學音樂系兼任老師。


台北絲竹室內樂團

七十七年十二月由陳中申、李庭耀發起成立,集合年輕一輩好手組成。 樂團的風格乃承繼傳統的絲竹合奏精神,借助西洋室內樂重奏形式的表現手法,展現中國音樂精緻細微的面貌。並探索各種樂器組合的可能性,於大樂團合奏之外另闢途徑,以發展現代的中國絲竹樂,吸引新一代的聽眾。 成立至今重要演出如下: 七十八年二月及七十九年一月兩度應外交部邀請,於歡迎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宴會上表演。 七十八年七月於國家音樂廳首演後,巡迴彰化、台中、嘉義、高雄演出。 七十八年八月至十月與台北民族舞團聯袂赴歐、非九國演出四十餘場,並參加南非羅得堡國際才藝大賽,獲得「民俗樂團」及「室內樂」雙料冠軍,個人方面也得到三面金牌。 七十九年三月參加台北市傳統藝術季,演出「絲竹競奏古今調」。 七十九年五月參加「台北市慶祝總統、副總統就職音樂會」,並為台北民族舞團及新韻樂坊民歌伴奏,實況於隔天下午的中視轉播。 七十九年,八月應國際音樂教育學會邀請,赴芬蘭赫爾新基參加其第十九屆國際會議,共演出四場,報紙評為「來自遠東的精緻音樂」。 十月二日於兩廳院廣場參加「賞月、賞樂」晚會。 十月十一日起參加七十九年文藝季巡迥彰化、澎湖、宜蘭、台北,並另安排於基隆、台中加演。


蔡一 / 揚琴

台中縣人。 民國七十六年畢業於文化大學國樂組。 先後師事魏麗瑩、江菊松及李庭耀老師。 第二屆世界擊弦會議主辦人。 現任新疆、北京揚琴學會音樂顧問。 目前任教於文化大學國樂組及國立藝專國樂科。


鄧惠文 / 大提琴

台北市人。 民國七十六年畢業於文化大學國樂組。 先後師事石榮芳、李天慧老師。


歐光勳/二胡

國中開始學習胡琴,曾師事施慶海,陳如祁、劉俊鳴、李鎮東等老師。 七十三年曾獲台灣區音樂比賽第一名。 七十六年參加青訪團,赴中東、非洲等地演出。 七十八年參加第二屆民族器樂協奏大賽,獲二胡組第一名。 現就讀於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王銘裕/中胡

台中縣人,先後師事林江山、李鎮東老師。現就讀文化大學國樂組三年級。 七十四年獲台灣區音樂比賽南胡、高胡第一名。 七十九年獲得第三屆協奏大賽二胡組第二名。


林薏蕙/鋼琴

台北縣人,自幼由彭聖錦教授,啟蒙學習鋼琴,現就讀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四年級,主修長笛,師事樊曼儂教授,副修綱琴,師事徐頌仁教授。七十年曾獲台灣區音樂比賽兒童組鋼琴第二名。七十七年獲台北市交協奏曲比賽長笛組第一名。

647 次查看0 則留言

댓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