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笛子與鋼琴」到「竹笛與弦樂團」談中國笛子的演奏型態
「中國樂器現代化,西洋樂器中國代,一向是我所努力的目標。中國傳統樂器有其光榮的歷史,但如果一直執著於舊有的演奏形式和傳統的音樂內容,則很難讓現代人起共鳴。每種文化,每種音樂的產生和流行,都各有其特有的時代背景。在交通發達,文化交流頻繁的今天,傳統音樂所受的衝激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調整腳步,跟上時代潮流,是傳統音樂工作者目前最迫切的工作‥要使笛子現代化,當然就是演奏現代的曲子,表達現代人情感,才能獲得現代中國人的共鳴。 鋼琴是一個最流行的西洋樂器,其獨奏地位早已受公認,更由於其豐富的音響,使它也是最適合,且最方便的伴奏樂器。……而以西洋樂器演奏中國樂曲,正是西洋樂器中國化的第一步,在中國音樂史上已有成功的例子(漢、唐時的琵琶、胡琴本為外國樂器,至今即成為中國的代表性樂器) ……」 民國七十二年,我灌製了「笛子與鋼琴」唱片,首次結合中西樂器,七十四年,更將曲譜匯集出版於「玉笛春風」笛子曲集中,以上即是出版時的序言,那時我希望鋼琴優秀的性能使笛子音樂更加豐富,並帶給大家演奏時的便利。由現今各個曲子的流行程度來看,我的目的已達到,畢竟找個好的鋼琴伴奏比揚琴伴奏容易多了 。 這是一個時代的潮流。民國七十年十一月,馬水龍教授作曲的「梆笛協奏曲」首演成功,開啟了西洋管弦樂器伴奏笛子的先河,笛子瞭亮的音色及精彩的演奏法,在豐滿、和諧的交響樂團伴奏下,突出而不失融合,兩者的優點相互結合,創出一個新而普受歡迎的演奏型態。笛子的舞臺也因此拓展不少,甚至遠至美國、日本、南非,因為交響樂是世界性的。當然,中國笛子的地位也提高了,身為「梆笛協奏曲」獨奏者的我,深刻的感受到它的轉變。現代化的結果,就是逐漸受到現代人的重視、喜愛。傳統樂器優異的獨奏性能搭配融和性強,力度範圍廣的西洋樂團,已成中國音樂發展的另一途徑,大陸上也早有琵琶、二胡、笛子的協奏曲出現。對於海峽對岸國樂而言,傳統及鄉土性我們或有不及,但對於現代化,我們理該當仁不讓的。 「竹苗、老歌與弦樂團」音樂會即是在此信念下策劃而成。現代化之外,還要本土化,以顯現臺灣音樂的特色,於是選了臺灣民謠及老歌為音樂會的主題。絃樂團是西方音樂中最美的合奏形式,統一的音色,寬廣的音域,優異的演奏法,一向是西洋人引以為傲的,加上大鍵琴,另有一番西洋巴洛克音樂的繁麗風格。以之伴奏中國竹苗,吹奏臺語老歌,必可開拓中國音樂欣賞的新領域。 笛子本即是一個深受我國各朝代,各階層的人所喜愛的樂器,從歷代留下的詩、畫中,都可找到許多對笛子讚美的詩篇及畫幅。如唐朝趙嘏的「聞笛」:「.…‥響遏行雲橫碧落,清和冷月到簾櫳……」,又如梁武帝的"詠笛,:「柯亭有奇竹,含情復抑揚,妙聲發玉指,龍音響鳳凰,,又如吞夜洛城聞笛中的「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畫幅如敦煌壁畫,明代「出警入蹕圖」及清代「清明上河圖」中,都有很生動的描寫。也由此可見笛子在中國流行的盛況。 從傳說中黃帝命伶倫伐竹作笛(約四千多年前)至真正流行,約在漢代,那時笛叫「橫吹,,用於軍樂,沒開膜孔,故音色不若今笛的瞭亮,唐朝時才開始使用笛膜。明朝崑曲流行時,還採用長的笛子當作主要伴奏樂器。事實上,幾乎所有的中國樂種、劇種,沒有不用笛子的,可惜歷史上雖然曾有笛子獨奏家的記載「如東晉的桓伊將軍,唐朝唐玄宗、李膜等」,但流傳下來的獨奏曲幾乎沒有,當然笛子在傳統音樂中,就一直是居於合奏、伴奏的地位。 「國樂」興起後,各種樂器的演奏家也積極的爭取各種演出機會,在笛子方面,由於人才眾多,曲目幾乎是最多的,不過具專業訓練的作曲家仍然不足,故曲目以獨奏(演奏家寫的作品)居多,其他形式的(如二重奏、大型協奏曲)則較少。以下我就自己所知,大略介紹現有的各種笛子的演出型態及曲目以供參考。
一、無伴奏的獨奏曲
能表現獨奏者深厚的功力及細緻的表情變化,但如果技術不到家,則反易令人覺得沉悶且暴露缺點。現有曲目中,可供獨奏約有鷓鴣飛 ( 民間曲 ) 、江干夜笛 ( 張定和曲 ) 、琴挑 ( 陳中申編 ) 笛韻 ( 張己任曲 ) 、青竹青 ( 葛翰聰曲 ) 、臺東小唱 ( 白臺生曲 ) 、梅花三弄 ( 古曲 ) 、蹤影 ( 施清介曲 ) 前進曲 ( 陳中申曲、音樂比賽指定曲版 ) 等。
二、有伴奏的獨奏曲
含揚琴、小樂隊、大樂隊等伴奏。加上伴奏可遮掉一些缺點,如換氣時樂句的連結。間奏時,獨奏可以稍事休息,好的伴奏更可以襯托笛子音色的清脆。這是曲目最多的演奏形態,如陽明春曉、躍馬長城、牧民新歌、棗園春色、江南春……等。
三、二重奏
相同音色的笛子,在二重奏中,可以得到和諧約滿足感。笛子由於音色特殊,在室內樂中一向就過於突出,除了笙以外,很難與其他樂器融合,故只有笛子重奏,才能達到音響和諧之目的。西洋樂器的教材中,從初學起,就常以簡單約二重奏做為合奏的訓練,立意甚佳。可惜中國樂器還沒有一本合乎標準的教材。目前所知的二重奏有喜新婚、頂嘴、雙合鳳、野營路上、採蓮、田野的頑童 ( 二重奏版 ) 、紫竹調等,本人編的「玉笛春風」曲集及曲祥、曲廣義合編的教材中也有很多簡易約二重奏。
四、三重奏
曲目更少,只有「手挽手」 ( 梆笛及二枝曲笛 ) 「田野的頑童」 ( 三重奏版,有梆笛、曲笛、大笛 )
五、四重奏
目前儘如有「山巒疊翠」一首,為二枝梆笛,一把曲笛、一把大笛組合而成。
六、協奏曲
大型樂曲,至少有十五分鐘長度,由於樂曲長,若只用一把笛子,容易流於單調,故至少都用二把笛子以上。這是模仿西洋協奏曲的形式,通常有三或四樂章。目前在臺灣演出過的只有「白蛇傳」及「走西口」。大陸著名作曲家最近作了一首「詩韻三章」剛於香港由陳鴻燕擔任獨奏發表。
七、雙笛協奏曲
曲目不多,目前僅如有「一路輕歌」、「喜訊傳來樂開懷」及本人剛完成的「草螟弄雞公」,預計十二月初發表。
八、鋼琴伴奏曲
本人出版的「玉笛春風」曲集中有「嬉遊曲」等十三首,另外「陽明春曉」及「躍馬長城」也有鋼琴譜。
九、西洋絃樂團伴奏曲
本次「竹笛、老歌與絃樂團音樂會」中共有十六首曲子,全是新編,是此一型態演出的第一次,計有老歌「望你早歸」等八首,陳百忠作曲的「情詩」,張弘毅作曲的「城南舊事」、「廟慶」,蕭唯忱依李後主的詩而作曲約兩首曲子,及大陸名曲「油田的早晨」、「春暖花開」及「棗園春色」等。
十、西洋交響樂團協奏曲
目前只有馬水龍教授的「梆笛協奏曲」。另外「走西口」也有管弦樂伴奏譜。
十一、合成器 ( 魔音琴 ) 伴奏曲
合成器是一個現代科技的產物,可自由創出各種不同音色及音效,目前已被唱片界大量採用,本人「笛篇」唱片中也用了不少,適當的使用,仍可避免其冷硬感而創出新穎的音樂。
演奏型態的多變,是中國傳統樂器努力的目標之一,笛子由於大眾的支持及演奏家、作曲家的努力,目前成績算是差強人意,但曲目仍嫌不足,有賴大家繼續加強。與西洋樂器合作的途徑,是一條康莊大道,於欣賞及學術上,都值得推廣及研究。走筆至此,想到唐朝「十部伎」的盛況,今天的中國,不正也處於中外文化融合、新舊音樂交替的時代 ? 我們正該以大唐盛世「十部伎」的胸懷,汲取西洋音樂的精華,再創「新十部伎」,展現華夏笙歌的悠揚新韻。
コメント